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
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
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
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
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
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
除真敵
俗敵受驅逐,仍可住他鄉,
力足旋覆返,惑賊非如是。
一般的敵人,一次被驅逐出境,住在他鄉,重整旗鼓,待到實力熊厚之時,卷土再來,進行加害。然而煩惱敵的情形卻與之截然不同,如果一次從根斬除,那就再也不會覆返。
煩惱煩惱慧眼斷,從吾心逐去何處?
住何為害我而回,只是劣慧我無勤。
如何斷除煩惱?若分析此煩惱,則輕而易舉便可摧毀,因而以輕侮之詞稱之為煩惱。
它是以了知無我的慧眼的觀察而斷,如果它從我的心中趕出去,將去何方?必定無處可去。絕對不可能住在某處,等到力量強大,再返回來傷害我。因此,只是我內心怯懦缺乏精進罷了,如果具足精進,則不會不能斷除煩惱。
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
不了義
如是行相諸餘經,此教亦顯不了義。
唯識者許為了義的《解深密經》等,說徧計執、依他起、圓滿成實三自性,其中徧計執是無,依他起是有。如是曰:「阿陀那識甚深細,一切種子如暴流,我於凡愚不開演,恐彼分別執為我。」此等如是行相的其他經亦曰:「如對諸病者,醫生予眾藥,如是對有情,佛亦說唯心。」此教顯示「外境悉非有」等即不了義,如是,不同的病者,因為不同的疾病,醫生服不同的藥,也說明了,如來說唯識也是觀待眾生的差別。
如果說唯識是了義,那再次不應該說「觀待所化之想而說唯識」的此語。如是《楞伽經》曰:「薄伽梵說經中,有說到如來藏,薄伽梵把它說為以自性光明,本來清淨,具足三十二相,一切有情身中皆有。薄伽梵的身無價寶住垢衣纏裡,此被蘊界處衣所纏裡、為貪瞋癡之所障蔽、以分別垢之所染污、然是常住、堅固和不變。薄伽梵所說的此如來藏,為何不同與諸外道所說的神我?薄伽梵!諸外道類亦說神我,是常住、非作、無徳、周遍、不壞。」
世尊告曰:大慧!宣說如來藏,與外道所說的神我不同,大慧!一切如來阿羅漢正等圓滿成佛,對於空性,真實、涅槃、不生、無相、無願等句義,示為如來藏。為了凡夫遠離以無我的恐懼處,彼義從如來藏之門解釋,是故說明了無分別處──無相境界。大慧!現在及未來的一切菩薩摩訶薩,不應耽著我。大慧!譬如陶師,於一泥聚,由彼自手,藝、杖、水、繩、用功等故,造種種器。大慧!同樣的對於法[證]無我;已斷執相的一切分別的諸如來,透過智慧和巧便,以種種文句來說如來藏或說無我。因為如此,大慧!說如來藏,不與外道所說的神我相同。
大慧!諸如來是為了引攝,貪著神我的諸外道,而說如來藏。因為說如來藏,是讓一切墮落真實我見的有情眾生,引導於三解脫門意樂,然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。」由以上的經,表明「阿陀那識甚深細,一切種子如暴流,我於凡愚不開演,恐彼分別執為我。」等經是不了義。
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
中亞研所
在他們的面前,從鄉下來,只懂得片面的佛法,沒有作過學術研的我,並且用破破爛爛的中文演講,真是很沒有自信。從這次演講當中得知還有很多不學不行的
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
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
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
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
〈善說《大乘最勝續論》〉2
丙三、說明彼等相連:
若問:何謂此七義之間的相連?對此的答覆分二,一、總義 二、句義
丁一、總義:
最 初成佛而為他轉法輪,攝集僧眾;僧眾淨化自續界而獲得菩提,具足功德眾;依此行事業,這是第一次第。第二次第,是三寶即所得果,界和菩提等四作為因的次 第。於此,前者以三寶作為具作緣,自己續中的界作為因,菩提等作為所得果的次第。後者,是自己的界所為近取因,他續中的菩提等作為具作因的次第。
丁二、句義:
佛陀生法法聖眾 從眾獲得藏智界
彼智得勝菩提等 具遍有情利益法
何謂此七義之間的相連?圓滿正覺之後,從證法悟於心中產生示教法,從彼生聽聞的僧眾,或從修法生菩薩之僧眾,這是因果之次第。資糧所生藏智即佛陀之本智。界是存在菩薩的彼(佛陀本智)之近取因,修道的最後際以淨一切污垢,獲得藏智即菩提。從彼具力等功德。依彼功德作一切眾生之利益事業法,這是因果次第之相連。第二次的次第下文中會說。
乙二、廣說支分:分二、一、說果三寶 二、說因界等四
丙一、說果三寶:分四、一、三寶之各自體性 二、分為三階段 三、成立究竟之皈依處 四、說明寶聲義
丁一、三寶之各自體性:分三,一、釋佛 二、釋法 三、釋僧
戊一、釋佛:分三,一、經中所說之義 二、釋名 三、名義之間的連結
己一、經中所說之義:
佛陀無前及中後 寂靜自己成就佛
已覺未知令知故 開示無壞恆常道
手握智悲劍與杵 割截苦痛之苗芽
壞以眾見稠林圍 疑惑石堆前敬禮
謂 「成為佛陀前禮敬」,何等之佛?具有八功德者,首次無生、中間不住於生滅及最後無滅,此三者是自性清淨之差別;這是「無為」之功德。在此是說具有無為之功 德,而不是說是無為,假設說是無為,則應說「是智、悲及力,」那違背承許無為。同理,應許法也是滅和道;僧也是明和脫,故成為許相違者。在此了知「具」義 很重要。寂靜是離碎垢,寂靜戲論和分別。佛陀是無阿闍黎,以自生之本智成佛,是自利之功德。
謂 「已成佛」是「智」;謂「示道」即「悲」。示何等道?不退不壞恆常之道。在此以恆常明示不退斷和證。為何示道?為了未了知前三功德的其他所化徒眾令其了 知。謂「力」持智悲之劍,而割截苦痛的根源名色之芽。所謂的「津」是攝集之詞。此作為唯一之語,而釋無比,這是錯誤的,在印度範本中無「唯一」之語故。持 智悲之金剛杵,壞滅,以世間慧難以了解或穿透的「被已過壞聚取見的眾多見茂密森林,(由其)圍繞的對於業果和真諦三心二異的疑惑之石堆」。
己二、釋名:
無為任運成 不以他緣知
智悲及以力 具二利即佛
何謂此頌所示?無違而任運成,不以他緣所了知,具智、悲及力,具二利之佛陀,是具八功德者。
2008/7/16
己三、名義之間的連結:
非初非中後 自性故無為 寂靜具法身 故稱任運成
各自所知故 非以他緣知 如是知三智 示道故悲心
力即以智悲 斷除苦煩惱 初三為自利 後三是利他
經的義謂「無始中後」結合於「無為」,是法界有法,具無為之功德,最初無生、中間無住,及最後無滅的自性故。《現本智莊嚴經》曰:「文書!所謂無生無滅者是如來正圓滿等覺之異名」。以無為之語所說有四,有無因緣的生滅、有無業和煩惱的生滅、有無意身之生及不可思議之滅,以及有無所化徒眾前現生滅,對此等立無為之名。在此論中,一切大乘聖皆是業和煩惱的無為,但是菩薩聖者皆即意自性身的生等之有為。一切圓滿等覺佛陀是意身生滅之無為,但是色身所化徒眾前有顯現的有為;圓滿等覺佛陀的法身,是所化徒眾前無顯現的無為;證部分是以因緣所生的有為。世親說「法身有有為和無為兩個部分」也是此義。「無為」語的涵義多,故典籍的何段落及由何而言等,分辨而釋。在此是所化徒眾前未現生滅,故為無為,如是「猶如諦釋天王般,能仁法身無生滅。」此具四個差別,甚深之差別是無為;樂之差別是已斷意自性身和彼因習氣;遠離之差別是寂静二障;恆常之差別是非言語和分別心的對境。
經中的「寂靜」結合於任運,寂靜:是清淨二障的法界有法,應說任運成,是斷二障之本智的法身故。經中所說「自己成就佛」結合於「不以他緣知」之名,淨二障的法身有法,不以其他言語和因等所知,以自然所生本智來各自所認知故。經義結合於「智」名,佛陀有法,具足智,如上所說的三義,不從他聞,而自己了知無言語所說之義故。經義結合於「悲」名,(佛陀有法),具足大悲,為諸未知三義令知而說道故。經義結合於「力」,(佛陀有法),具足力,以智斷別人的苦痛,以悲斷煩惱故。(以上是)六功德結合於《智現莊嚴經》。六功德當中的前三者說明了自利,後三者說明了他利。
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
善說《大乘最勝續論》〉1
2008/7/2
〈善說《大乘最勝續論》〉
絨敦瑪畏僧格 著 洛桑滇增堪布 譯
諸佛菩薩前敬禮
猶如晶山威德身 善教天鼓聲之語
清淨離垢意已具 天尊雪山色已勝
展射智慧千日光 斷除濃厚之無明
教導無上法輪者 能仁善說日前禮
已斷有情界垢染 證得無垢如來位
視現利他事業理 難勝怙主前敬禮
佛語善說甘露續 圓滿積於智慧湖
成為遍典一書涵 具德上師足前敬
眾多殊勝典籍湖 密意藏蕊能顯示
慈氏典籍百蓮瓣 善說日光作說明
講說大乘無上續論分三,一、說論名 二、說各自句義 三、譯拔
甲一、說論名:
麻哈雅那即大乘。巫搭熱即無上。滇搭蕊即續。些蘇搭蕊即論。釋名:由此所抬故為乘,指果乘。大:「所緣修本智,精進通方便,成就事業大。」續指連續,此論的主要所詮如來藏,一切基道果皆連續故;或如續,因為界如因續;淨除界的污垢之菩提等三如方便續;果三寶如果續。最勝是無上及極為殊勝,因為以七金剛處來說明了難以了解的了義之義。
有人以「後續」而說為釋最後法輪之密意者。非也,在此也於般若經結合,且妙法白蓮花經在本經中說是第二轉法輪故。
「論」改造徒眾,特別從因煩惱改造,從果惡趣當中救護,因為《疏正理論》曰:「改變一切煩惱敵,能從惡趣救護者,因是改救為論典,此二在於他宗無。」雖由喻、數、典籍的量、問者、境、時間、所詮等命名,此論的名字是由所詮和所作來命的。
「佛陀等」是譯者所著。「佛陀」入於從無明昏睡覺醒的「斷」,就如睡醒般。或者入於對所知廣智的「證」,就如花開般。如此以說個別之義則對印度人所說不會有誤解,在藏文當中連在一起,故藏人未分開而說「斷即無為法」,但有人說廣智,其他人說「佛陀」即不是之義,這些已成增減。以智慧緣菩提,以悲心緣有情故,或者思維菩提而能忍,故菩提薩埵,因為薩埵之語入於貪、思及雄心。對彼等一切頂禮是以敬。
甲二、說各自句義:分三,一、建立身 二、廣說支分 三、造論之究竟
乙一、建立主體:分三,一、論的身攝集於七金剛處 二、七處結合於經 三、說明彼等相連
丙一、論的身攝集於七金剛處:
佛陀法眾界菩提 功德佛陀事業尾
若此論身攝略說 彼等七種金剛處
佛陀、法、眾即僧團、界、菩提、功德及佛陀的事業是七個數目當中的最後者,謂「決定七個」。此論的從頭到尾之身,若分則有更多但總攝則有七如金剛般的所詮證,能詮的諸典籍是彼之處故七金剛處。越於語言和分別心的直接境,故七證如金剛,就如以其他難以穿越的實質之金剛,以聞思難以通達。能表示彼等之義的文字稱為處,闡述隨順得彼(七金剛)的道故成為彼(七金剛)之所依故。
丙二、七處結合於經:分二,一、在不同的經中闡述之理 二、在同一部經中闡述之理:
丁一、在不同的經中闡述之理:
《說增上意樂經》中說三寶;《無增損經》中說界;《吉祥鬘經》中說菩提;《無增損經》中說功德;《闡述如來之功德經》及《闡述入不可思議智境經》中說事業。
2008/7/9
丁二、在同一部經中闡述之理:
彼等性相隨相連 如次總持王經中
在於序分知三處 餘四具智廣分中
彼等七金剛處,說自己的性相及無間斷的相連,如在此所說次第,應從《聖陀羅尼自在王請教,闡述如來大悲之經》得知,不僅是個別經中說個別,在同一個經當中也有圓滿說明。若說云何?從此經的序中得之三金剛處,如是曰:「薄伽梵圓滿覺醒一切法平等,善轉法輪,具有無邊極為寂靜之徒眾。」其餘四金剛處,從述說菩薩及勝如來法的分類得知,此經中有說到菩薩的四莊嚴、八顯現、十六悲心、三十二事業等六十圓滿淨化界,故說明了「界」,若有所化則理能化,若無則不理故。彼後以闡述大菩提之十六悲心,說明了佛陀的菩提。此後闡述十力、四無畏、佛陀的不共十八法,說明了佛陀的功德。在「疏」中說:「此後」但沒有另外說明,故以力等三十二作無上之事業,說明了三十二事業。
在此,經中示三種不同的法語,是以淨化不同的三個補特伽羅的如來藏,或淨化具菩薩之種性的如來藏中的粗、中及細垢的次第,兩個需要而言示以三法輪淨化污垢之理,有說:聽個別法輪和全聽法輪來淨化污垢之理。